与刘禹锡同游作文八零零字
与刘禹锡同游作文八零零字 第一篇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尘。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题记
年轻的你,立志高,抱负大,有“少年负志气”,“忧国不忧深”的气魄。你不甘心只当一个文人的角色,也不追求荣华富贵,而是希望能在改革国家政治和富国强民中作出贡献。于是,你积极投身与王叔文的革新事业。在终于有所作为时,却因为宦官和军阀的内外串通,不幸被贬朗州。沉重的打击,不仅一下子浇灭了你“矫世厉俗”的壮志,夺取了你在朝廷中发挥才干,刷新政治的机会,更让你受到了接踵不断的迫害。
心中有气,只有寄情于笔墨。你将散文、诗歌化为“见志”的工具,刻画黑暗势力的丑恶嘴脸,与你的对手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清商一来秋日小,羞尔微形饲丹鸟”你以蔑视愤怒的口吻揭露了它们凶狠和丑恶的嘴脸,并且坚信,只有时机一到,什么宦官、权宦之类的都要像飞蚊见到秋天一样,纷纷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逆境中的你,不是整日热泪双流,灰心丧气,而是乐观向上,不甘沉沦,不减壮志。“巴山出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你虽屡遭贬谪,但仍傲岸不屈,面对政治上的逆境,陶渊明说自己误落尘网,一旦挣脱,便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表现的是一种傲岸;李白也曾遭受“赐金放还”和“流放夜郎”的打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的是他豪迈的个性,失意后的决绝,也是一种傲岸。而你不同,从“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你一贬就长达二十三年,但你始终坚持自己的思想,从未在逆境中向当权者屈服。
你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不畏“播迁”,唱出蒸汽凛凛的壮歌;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你傲岸不屈,逆境不衰,令人肃然起敬。
反观现代社会,当有些人自觉生不逢时,不思进取,平淡的日子将胸中伟大的理想淡化,青年时代的指点江山,飒爽英姿不复存在。面对刘禹锡,我们应该感到惭愧,应该检讨自己。我们也应该坚守自己的意志,坚定信念,为理想奋斗拼搏。有志者应奋勇前行,重新扬起扬帆远航的风帆,也将会拥有满天的彩霞。
与刘禹锡同游作文八零零字 第二篇
我本不是住这里的,因为读书方便,所以搬过来了。
淡蓝色的天,红暗红色的苏联式建筑,相映成趣。只是那古旧的苏式建筑里,流淌岁月的长河,房梁上残留着时间的浸渍。
我是向来不避讳别人提起我住在一个如此老旧的房屋内。“你看!”我总是欣然用于指着那排矮矮的红房子,“那儿棒极了!我就住那。”
我是摩登世界的逃兵。当我满身狼狈地从城市的喧嚣中逃离,我都不禁喘口气,满脸笑意走向这里。清晨,我是早起的鸟儿,在清晨微薄的光线里,我推开那红色的通往阳台的木门,它便伴着我“吱呀吱呀”地唱着歌,我深深地舒展着身体,这儿的空气丝毫没有匆忙收拾喧嚣后留下的痕迹,干净而透彻。感觉这里都是不紧不慢的,出门时,都能碰上几个晨练回来的老人,他们相互诉说着喜悦,踱着闲适的步伐,满脸笑意地问我:“上学去呀?”“嗯!”我蹦蹦跳跳地走过,试与他们比活力。
每当离开这我有多不舍。学校繁忙的课业,匆忙于各个实验室间,一埋头就是一整天。穿梭在这城市的热闹,呆望着见长的车队,没有绿树可供欣赏,只有蹬着高跟鞋的摩登女郎林立;没有那山野中星星点点,这一簇那一簇的山花烂漫,只有那花团锦簇,布局完违背自然的造化的花坛充斥着视野。我感到厌倦了,我更渴望我的“陋室”了!
走近它,我便感到舒心。整个世界的步伐都因而放慢了。几只母鸡悠闲自得地从你眼前走过,这儿的母鸡向来都是不怕人的,它还原了它的骄傲,最自然地向你呈现。生活在这里的几只小猫也是的。它们从不会惊惶乱窜,反而是温柔地向你打招呼,乖巧地舔着它的爪子。偶尔嬉闹追逐的儿童的笑声,成为休息时间怡人的乐音;清晨隔家的豆浆机吹响新一天的号角。
这可爱的地方,收敛我的惶急和迷茫的地方。走进你就让我褪去城市灰色外壳;走进你,世界绽放出最自然的光彩,你不仅是间陋室,是沉淀我的心灵,最伊始的地方。
与刘禹锡同游作文八零零字 第三篇
刘禹锡(七七二年-八四二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人。
刘禹锡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他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十九岁便游学长安,上书朝廷。贞元九年考取进士,任监察御史等职。
由于他对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曾参与了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人生坎坷,多次受贬。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豁达的胸襟,身处逆境,心忧天下。
在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为人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情趣。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斗室,他仍然读书作文并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陋室铭》流芳千古,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感受到心灵的那份宁静。
刘禹锡和白居易是同年,在贬居的日子里二人因为机缘而成了好友。白居易为刘禹锡的长期遭受贬谪抱不平,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在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的同时也为其不幸的命运而感叹(因刘禹锡的两度被贬一共是二十三年)。刘禹锡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答,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逢万木皆春。他的领悟也深深影响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与刘禹锡同游作文八零零字 第四篇
鲜花总比绿叶更早地萎谢,张扬总比内敛更早地凋零。
窗外,凄凉地风拂过大地,一缕残红落水,剩下的是秋风间的矜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案前未成合上的旧书,想起了那篇给我以启迪的《陋室铭》。
感于刘禹锡当年的风骨,奋笔写下了这洁身自好的《陋室铭》,但真正令我感动的和深思的不是他所表现的精神,的,在于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深蕴。不知怎地流连的残红绿叶似与《陋室铭》有着无法言喻的契合。
沉稳的内在永大于张扬的外表,渲染出的浮华远不及纯真的朴实。
鲜花艳极了整个春夏,却无法摆脱秋风中的凋零,因为他曾经有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而绿叶却永远矜持着自己的色彩,因为内敛,纵然飘落也只会引起人的怜思。
山不在高,给人以仙境之感而非那终年覆雪的高山,更用一种绿荫掩映下的山的感觉。
水不在深,给人以灵气之感的,而非那纵深千里的大海,更有一湾碧绿的青潭的感觉。
做人亦不可太过的浮华与张扬。
人们常常惊羡于歌星的风流雅韵,流光溢彩;崇拜于政坛人物的一言九鼎,叱咤风云。却不知他们张扬的背后往往更易感受到那份灵魂的空虚。于是,他们也需要离开喧嚣的凡尘,去进入刘禹锡的陋室,在朴质的自然检点自己的虚浮。
而作为刘禹锡,作为活在今天如同刘禹锡一般的人们,却无需承受这份检点。因为我们不需要张扬,不需要浮华,不需要再镜头之下故弄玄虚,在众人面前详装大度,我们活在陋室之中,从而需要拥有更真实的的自己:无需如政坛人物品味离休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失落和苦涩。因为在陋室前谈笑的鸿儒并不巴结权利无需品尝有朝一日被社会零落的酸楚和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福分”更不愿去享受那耀眼的光辉和荣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拥有充实,可以纵横驰骋,可以言所欲言,可以开怀大笑,一切都因为生活生活在“陋室”充满自由。
融入银河,就安谧的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于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切变得与刘禹锡的陋室极为相似,一切仿佛都照应了刘禹锡的思想刘禹锡的灵魂。
再现那缕残红与绿叶,我蓦然间感受到鲜花要比绿叶更早地凋零,活在刘禹锡的陋室中也许要比活在繁杂的尘世更充实,更有意义。
读罢《陋室铭》我倒愿意做那片绿叶,过那“永不凋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