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重阳节作文600字精选三篇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在中国是个特殊的日子,那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以下是职场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初中重阳节作文600字精选三篇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重阳节作文600字 篇1
又是一年的金秋时节,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候,我们就会迎来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子孙们孝敬老人们的日子,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九重阳节,“九”字,代表长长久久,因此我也要回老家探望爷爷奶奶了。
我和妈妈在去之前来到水果店买了一篮子的水果,其中有奶奶最爱吃的苹果和梨,我还特意挑了几个又大又圆的苹,我想这个给爷爷吃起来一定很甜。
挑好后,我们坐车来到了老家,我一进门就问奶奶和爷爷:“你们猜今天是什么节日?”爷爷想了想说:“我知道,是你的生日对不对?”“不是。”我笑着摇了摇头。我又把目光投向奶奶,她镇定地说:“是妈妈生日,一定是的。”我哈哈大笑,说:“今天是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我让爷爷和奶奶坐下,然后拿了两个杯子倒上水,拿给了爷爷和奶奶,说道:“重阳节快乐!”爷爷笑得合不拢嘴,奶奶呢,笑得拼命捂着嘴,就害怕她的假牙掉下来似的。
等他们喝完水后,我接着打开了电视机,顺便给他轮流捶会背,奶奶幽默地说:“我们家有了一位按摩师喽!”接着我给他们又献上了水果盘,开心地聊天……
过了一会正在看电视入神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没给爷爷奶奶做礼物呢!爷爷好像看出来了,说:“乖孙女来吧,让我们抱抱就是最大的礼物了!”
今天我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我们全家太开心了!
重阳节作文600字 篇2
看过有关资料得知,重阳节属于老年人的节日。很久以来,我们民族就有九九登高的传统。登高,应该意味着老年人的年龄步步高升,带有祝福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内涵。
可是,在我的家乡,送九月九的习俗恰好和传统习俗相悖。在这个节日里,并不是子女孝敬老人,看望老人,却是老人看望孩子。特别是当年过门的媳妇,在重阳的前一两天里,村里年龄而且手最巧的婆婆,就提前忙开了。由娘家请村里的年龄大的手巧的婆婆们帮忙制作一种称为“糕”的大馒头。首先将面粉分成数份,用各种颜料上色。再动手做成各种面点花卉,和各种花鸟虫鱼的面点模型,造型精致,色泽艳丽,形态逼真。然后用细竹棍挑起来,放到锅里蒸熟,再到太阳下晒干备用。
糕由三层大而扁馒头迭起,直径大约有四十公分,总高度约为五十公分。最上面一层馒头装点得非常漂亮,有浅褐色的核桃,深红色的枣,再将各种面点花卉逐一插在上面,这时的糕就像一个漂亮的花篮。到了九月九这一天,将糕放在一个筛子里,周围围上一圈新鲜的红柿子。再从村里关系相近的人家请一位年富力强的小伙子。用扁担将糕和其他的果品挑起,由媳妇娘家人带路,要一直步行担到夫家。
担子刚刚出门,就会被本村的大娘大婶们拦下,她们要首先一饱眼福,除过大加赞赏以外,一般很少有人提出意见,因为制作糕的人都是在村子里受人尊敬的老人,人们都在私下里评论哪一家的糕更好。
当担子行到夫家所在的村里时,就有街坊邻居大娘大婶大嫂子大妹子等等围上来观看。如果当年村里娶了好几家媳妇,人们就会相互比较,看看哪家媳妇娘家人的糕做的不但样子好看,颜色鲜艳,而且气派。哪家的媳妇在村邻眼里就会越发受人尊敬。这一天,夫家人提前就准备好了各种酒菜,要款待亲家和帮忙挑担的小伙子。家里也因亲朋好友聚集而热闹非凡,丝毫不亚于结婚的那一天。
重阳节作文600字 篇3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重阳当日,解放日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就是一例。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在此次调查中,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这种弱化无疑有益。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因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